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督查

2025年宜春市环境质量月报(3月)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53月,江西省宜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范围内的主要流域地表水断面水质、宜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降水、噪声进行了例行监测。

一、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环境监测情况

1、全市国考、省控、县界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20253江西省宜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主要流域5个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对我市范围内其他中心监测的13个断面水质数据进行了收集,按照《2025年省控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要求,对未开展监测的18个断面,采用该断面上一个邻近月份的监测数据进行替代。监测评价指标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监测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253各监测断面水质结果见表1、国考断面汇总见表2、省控断面汇总见表3

1  20253断面水质监测评价结果一览表

序号

流域

名称

河流

名称

断面名称

断面属性

执行类别

水质

类别

超标

因子

1

赣江流域

锦江

锦江江口

省考、省控

Ⅲ类

Ⅲ类

/

2

赣江流域

袁水

樟树荷湖馆*

省考、省控

Ⅲ类

Ⅱ类

/

3

赣江流域

赣江

樟树四码头*

省考、省控、水功能区(替代)

Ⅲ类

Ⅱ类

/

4

赣江流域

赣江

樟树市水厂*

省考、省控、水功能区(替代)

Ⅲ类

Ⅱ类

/

5

赣江流域

龙溪河

樟树和溪村

省考、省控、市界

Ⅲ类

Ⅱ类

/

6

抚河流域

芗水

樟树龙潭村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Ⅲ类

/

7

赣江流域

肖江

丰城皮家组

省考、省控、县界

Ⅲ类

Ⅲ类

/

8

赣江流域

赣江

丰城谭家村*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9

赣江流域

赣江

丰城拖船埠*

省考、省控、水功能区(替代)

Ⅲ类

Ⅱ类

/

10

抚河流域

莲塘河

丰城后关村

省考、省控、市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Ⅲ类

/

11

修河流域

北潦河南支

靖安香田*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2

修河流域

北河

安义打渔况家

省考、省控、市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Ⅰ类

/

13

赣江流域

棠浦河

宜丰袁谢村*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4

赣江流域

锦江

上高凌江大桥*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5

赣江流域

锦江

均车村*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6

赣江流域

锦江

上高徐家渡*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7

赣江流域

锦江

万载枣木村*

省考、省控、县界

Ⅲ类

Ⅱ类

/

18

赣江流域

康乐水

万载卢洲村*

省考、省控、县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19

赣江流域

袁水

宜春自来水厂*

省考、省控

Ⅲ类

Ⅱ类

/

20

赣江流域

袁水

宜春下浦*

省考、省控

Ⅲ类

Ⅱ类

/

21

赣江流域

袁水

宜春西村*

省考、省控

Ⅲ类

Ⅱ类

/

22

修河流域

武宁水

铜鼓大塅

市考、生态功能区

Ⅲ类

Ⅰ类

/

23

抚河流域

清丰山溪

丰城朱罗村

国考、国控、市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Ⅱ类

/

24

修河流域

武宁水

何家

国考、国控、市界

Ⅲ类

Ⅰ类

/

25

修河流域

北潦河

安义张家村

国考、国控、市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Ⅰ类

/

26

修河流域

东津水

修河港口

国考、国控、市界、

水功能区(替代)

Ⅲ类

Ⅰ类

/

27

赣江流域

肖江

肖江江口

国考、国控

Ⅲ类

Ⅲ类

/

28

修河流域

南潦河

三洪村

国考、国控、市界

Ⅲ类

Ⅱ类

/

29

赣江流域

锦江

良田村

国考、国控、县界

Ⅲ类

Ⅱ类

/

30

赣江流域

锦江

高安市青州村

国考、国控、市界

Ⅲ类

Ⅱ类

/

31

赣江流域

赣江

丰城小港口

国考、国控、市界、

水功能区(替代)

Ⅲ类

Ⅱ类

/

32

赣江流域

袁水

洋江

省考、省控、市界

Ⅲ类

Ⅲ类

33

赣江流域

袁水

宜春彬江(洋江)

国考、国控、市界、长江经济带

Ⅲ类

Ⅲ类

/

34

赣江流域

赣江

溪东*

水功能区

Ⅲ类

Ⅱ类

/

35

赣江流域

赣江

石上*

水功能区

Ⅲ类

Ⅱ类

/

36

赣江流域

赣江

丰城*

水功能区

Ⅲ类

Ⅱ类

/

备注:国考10个,省控22个,市(县)界22个,长江经济带13个,水功能区断面8

*为未开展监测且用邻近月份监测数据进行替代的断面。

从监测结果来看,3份全市主要流域36个断面水质达到了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达标率为100%

国家考核断面总体达标率为100%;省控断面总体达标率为100%;(市)县界断面总体达标率为100%;长江经济带断面总体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断面总体达标率为100%

2 20253全市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评价表

流域名称

国家考核断面(10个)

本月优良率(%

上月优良率(%

优良率变化(百分点)

赣江流域(5

100

100

0

抚河流域(4

100

100

0

修河流域(1个)

100

100

0

合计(10个)

100

100

0

3  20253全市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评价表

流域名称

省控断面(23个)

本月优良率(%

上月优良率(%

优良率变化(百分点)

赣江流域(18

100

94.4

+5.6

抚河流域(3

100

100

0

修河流域(1个)

100

100

0

合计(22个)

100

100

0

2、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情况

2025年3月江西省宜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宜春市四方井水库、宜春市中心城区(袁河)取水口(备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64项或62项。监测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结果见表4。

4  20253月宜春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评价表

饮用水源地名称

饮用水源断面

水质类别

是否达标

宜春市四方井水库(备用水源)(64项)

II

达标

宜春市中心城区(袁河)取水口(62项)

II

达标

从监测结果来看,3月份宜春市四方井水库、宜春市中心城区(袁河)取水口(备用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了相应标准要求。

二、宜春市大气环境监测情况

1、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1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宜春市中心城区共布设5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点。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一氧化碳(CO)和细颗粒物(PM2.5)6项。2025年3月,宜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监测有效天数为31天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为21~110,其中,空气质量为优14天、良16天、轻度污染1天,优良为96.8%【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O3_8h)】,与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均下降3.2个百分点

1-3月宜春市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有效天数为90天,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为21~138,其中,空气质量为优28天、良58天、轻度污染4天,优良为95.6%【其中3天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1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O3_8h)】,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3个百分点。

1.2 污染物状况

2025年3月份宜春市中心城区SO2、NO2、PM10和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7、18、47和26μg/m3CO日均值95%位数值为1 mg/m3CO日均值超标率为0,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为139μg/m3超标率为3.2%。与上年同期相比,SO2月均浓度下降36.4%,NO2月均浓度下降25%,PM10月均浓度下降6%,PM2.5月均浓度下降10.3%,CO日均值95%位数值下降16.7%,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上升13.9%,超标率上升3.2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SO2月均浓度下降12.5%,NO2月均浓度上升12.5%,PM10月均浓度下降11.3%,PM2.5月均浓度下降23.5%,CO日均值95%位数值下降16.7%,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上升75.9%,超标率上升3.2个百分点。

2025年1-3月宜春市中心城区SO2、NO2、PM10和PM2.5累计平均浓度分别为9、20、60和36μg/m3;CO日均值95%位数值为1.2mg/m3,超标率为0;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为126μg/m3,超标率为1.1%。与上年同期相比,SO2累计平均浓度下降10%NO2累计平均浓度下降16.7%,PM10累计平均浓度上升5.3%,PM2.5累计平均浓度下降7.7%,CO日均值95%位数值下降14.3%,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上升14.5%,超标率上升1.1个百分点

2、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1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2025年3月,11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均值95.8%,比例范围为93.1%~100%。三级轻度污染天数比例均值4.2%,未出现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11个县(市、区)均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11个县(市、区)中樟树市、丰城市和铜鼓县优良天数比例持平,其余8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均下降,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下降4.2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11个县(市、区)中樟树市、丰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铜鼓县优良天数比例持平,其余8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均下降,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下降2.6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5。

5  20253月宜春市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数评价表

城市名称

AQI类别天数()

优良天数比例(%

轻度

中度

重度

严重

本月

上年

上月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

同期

袁州区

14

16

1

0

0

0

96.8

100

100

宜阳新区

13

12

1

0

0

0

96.2

100

100

樟树市

11

20

0

0

0

0

100

100

92.9

丰城市

14

17

0

0

0

0

100

100

92.9

靖安县

12

17

2

0

0

0

93.5

100

100

奉新县

8

20

2

0

0

0

93.3

100

100

高安市

12

17

2

0

0

0

93.5

100

100

上高县

10

17

2

0

0

0

93.1

100

100

第一足球网

14

15

2

0

0

0

93.5

100

100

万载县

9

20

2

0

0

0

93.5

100

96.2

铜鼓县

17

14

0

0

0

0

100

100

100

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

40.2

55.6

4.2

0

0

0

95.8

100

98.4

注:袁州区采用宜春市中心城区数据;宜阳新区采用市广电局站点数据。

2025年1-3月11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均值93.7%,比例范围为88.9%~98.9%。三级轻度污染天数比例均值5.7%,四级中度污染天数比例均值0.4%,五级重度污染天数比例均值0.1%,未出现严重污染。11个县(市、区)中除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上高县和万载县超二级标准外,其余6个县(市、区)均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11个县(市、区)中袁州区、宜阳新区、第一足球网和万载县优良天数比例上升,靖安县优良天数比例持平,其余6个县(市、区)优良天数比例均下降,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下降0.1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6。

6  20251-3宜春市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指数评价表

城市名称

AQI类别天数(天)

优良天数比例(%)

轻度

中度

重度

严重

1-3月

上年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

同期

袁州区

28

58

4

0

0

0

95.6

92.3

宜阳新区

27

54

3

0

0

0

96.4

90.5

樟树市

23

60

7

0

0

0

92.2

92.3

丰城市

31

49

8

1

1

0

88.9

91.2

靖安县

47

41

2

0

0

0

97.8

97.8

奉新县

32

50

7

0

0

0

92.1

93.2

高安市

34

49

7

0

0

0

92.2

96.7

上高县

19

60

7

2

0

0

89.8

92.9

第一足球网

39

46

3

0

0

0

96.6

95.4

万载县

18

60

7

1

0

0

90.7

86.1

铜鼓县

51

38

1

0

0

0

98.9

100

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

35.8

57.9

5.7

0.4

0.1

0

93.7

93.6

2.2 污染物状况

2025年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市11个县(市、区)SO2、NO2、PM10平均浓度下降,PM2.5平均浓度持平,CO日均值95%位数值平均浓度下降、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平均浓度上升、超标率上升与上月相比,全市11个县(市、区)SO2NO2平均浓度上升,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CO日均值95%位数值平均浓度持平、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平均浓度上升、超标率上升

SO211个县(市、区)月均浓度范围为5~13μg/m3全市均浓度为8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3%,与上月相比上升14.3%。11个县(市、区)SO2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NO211个县(市、区)月均浓度范围为7~25μg/m3全市均浓度为17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与上月相比上升21.4%。11个县(市、区)NO2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PM1011个县(市、区)月均浓度范围为30~57μg/m3全市均浓度为46μg/m3,与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分别下降2.1%和11.5%。11个县(市、区)PM10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PM2.511个县(市、区)月均浓度范围为17~30μg/m3全市均浓度为26μg/m3,与上年同期持平,与上月相比下降23.5%。11个县(市、区)PM2.5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CO:11个县(市、区)日均值95%位数值范围为0.7~1.1mg/m3全市平均值为0.9m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与上月持平,。11个县(市、区)超标率均为0,平均超标率为0,与上年同期和上月均持平。11个县(市、区)CO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O311个县(市、区)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范围为133~156μg/m3全市平均值为144μg/m3,与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分别上升14.3%和71.4%。11个县(市、区)超标率范围为0~6.9%,平均超标率为4.2%,与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均上升4.2个百分点。11个县(市、区)O3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全市11个县(市、区)城市空气各项主要污染物具体情况见表7。

720253月县(市、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统计评价表

城市

名称

评价

指标

SO2

月均值

NO2

月均值

PM10

月均值

PM2.5

月均值

CO日均值

O3日最大8小时值

95%

位数值

超标率

90%

位数值

超标率

袁州区

本月值

7

18

47

26

1.0

0

139

3.2

上年同比(%)

-36.4

-25.0

-6.0

-10.3

-16.7

0

13.9

3.2

上月环比(%)

-12.5

12.5

-11.3

-23.5

-16.7

0

75.9

3.2

宜阳

新区

本月值

5

16

49

25

1.1

0

140

3.2

上年同比(%)

-44.4

-30.4

0

-10.7

-15.4

0

20.7

3.2

上月环比(%)

-44.4

14.3

-9.3

-24.2

-15.4

0

89.2

3.2

樟树市

本月值

7

21

51

29

0.8

0

140

0

上年同比(%)

-36.4

-12.5

6.3

7.4

-11.1

0

17.6

0

上月环比(%)

0

16.7

-13.6

-27.5

-20.0

0

60.9

0

丰城市

本月值

13

21

49

29

0.9

0

133

0

上年同比(%)

0

0

-2.0

3.6

28.6

0

11.8

0

上月环比(%)

85.7

16.7

-10.9

-25.6

28.6

0

52.9

0

靖安县

本月值

6

10

30

17

0.8

0

149

6.5

上年同比(%)

0

0

0

6.3

0

0

15.5

6.5

上月环比(%)

50.0

11.1

-3.2

-22.7

0

0

58.5

6.5

奉新县

本月值

5

17

46

26

0.7

0

152

6.5

上年同比(%)

-44.4

70.0

4.5

8.3

16.7

0

8.6

6.5

上月环比(%)

66.7

13.3

-9.8

-23.5

0

0

49.0

6.5

高安市

本月值

12

24

43

25

1.0

0

137

6.5

上年同比(%)

-14.3

-11.1

-4.4

4.2

42.9

0

11.4

6.5

上月环比(%)

33.3

26.3

-6.5

-21.9

25.0

0

57.5

6.5

上高县

本月值

11

21

56

30

1.1

0

156

6.9

上年同比(%)

-21.4

-4.5

-1.8

0

0

0

6.8

6.9

上月环比(%)

22.2

16.7

-21.1

-25.0

22.2

0

73.3

6.9

第一足球网

本月值

5

7

42

27

0.9

0

156

6.5

上年同比(%)

-37.5

-61.1

-8.7

3.8

-18.2

0

21.9

6.5

上月环比(%)

0

-22.2

-6.7

-12.9

28.6

0

90.2

6.5

万载县

本月值

13

25

57

30

1.0

0

144

6.5

上年同比(%)

-27.8

-21.9

-1.7

-11.8

-28.6

0

17.1

6.5

上月环比(%)

18.2

38.9

-12.3

-28.6

-16.7

0

77.8

6.5

铜鼓县

本月值

6

7

33

23

1.0

0

137

0

上年同比(%)

-25.0

-46.2

-8.3

21.1

0

0

13.2

0

上月环比(%)

0

40.0

-10.8

-11.5

25.0

0

107.6

0

平均

本月值

8

17

46

26

0.9

0

144

4.2

上年同比(%)

-27.3

-15.0

-2.1

0

-10.0

0

14.3

4.2

上月环比(%)

14.3

21.4

-11.5

-23.5

0

0

71.4

4.2

注:以上六项污染物浓度单位除CO为mg/m3外,其余五项均为μg/m3

2025年1-3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市11个县(市、区)SO2累计平均浓度下降,NO2累计平均浓度持平,PM10、PM2.5累计平均浓度上升,CO日均值95%位数值累计平均浓度下降、超标率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累计平均浓度上升、超标率上升

SO2:11个县(市、区)累计平均浓度范围为3~11μg/m3全市平均浓度为8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11个县(市、区)SO2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NO2:11个县(市、区)累计平均浓度范围为6~25μg/m3全市平均浓度为19μg/m3,与上年同期持平11个县(市、区)NO2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PM10:11个县(市、区)累计平均浓度范围为36~81μg/m3全市平均浓度为59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1.3%。11个县(市、区)PM10级别除樟树市、上高县和万载县超二级标准外,其余8个县(市、区)均达到二级标准。

PM2.5:11个县(市、区)累计平均浓度范围为23~44μg/m3全市平均浓度为36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9%。11个县(市、区)PM2.5级别除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上高县和万载县超二级标准外,其余6个县(市、区)均达到二级标准。

CO:11个县(市、区)日均值95%位数值范围为0.7~1.3mg/m3全市平均值为1.0m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1%。11个县(市、区)超标率均为0,平均超标率为0,与上年同期持平。11个县(市、区)CO级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O3:11个县(市、区)日最大8小时均值90%位数值范围为118~137μg/m3全市平均值为127μg/m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2.4%。11个县(市、区)超标率范围为0~2.3%,平均超标率为1.4%,与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均上升1.4个百分点11个县(市、区)O3别均达到二级标准。

全市11个县(市、区)城市空气各项主要污染物具体情况见表8。

8    20251-3县(市、区)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统计评价表

城市

名称

评价

指标

SO2

累计

均值

NO2

累计

均值

PM10

累计

均值

PM2.5

累计

均值

CO日均值

O3日最大8小时值

95%

位数值

超标率

90%

位数值

超标率

袁州区

累计均值

9

20

60

36

1.2

0

126

1.1

上年同比(%)

-10.0

-16.7

5.3

-7.7

-14.3

0

14.5

1.1

宜阳

新区

累计均值

9

19

60

35

1.3

0

118

1.1

上年同比(%)

-18.2

-26.9

7.1

-12.5

-27.8

0

10.3

1.1

樟树市

累计均值

8

24

71

39

1.0

0

126

0

上年同比(%)

-20.0

-4.0

20.3

2.6

-16.7

0

15.6

0

丰城市

累计均值

11

24

69

44

1.0

0

123

0

上年同比(%)

10.0

4.3

13.1

7.3

0

0

12.8

0

靖安县

累计均值

4

12

36

23

0.9

0

134

2.2

上年同比(%)

-33.3

9.1

9.1

15.0

0

0

22.9

2.2

奉新县

累计均值

3

17

55

35

0.7

0

137

2.2

上年同比(%)

-62.5

30.8

-1.8

0

0

0

8.7

2.2

高安市

累计均值

10

25

55

34

0.9

0

118

2.2

上年同比(%)

-16.7

0

7.8

3.0

-10.0

0

5.4

2.2

上高县

累计均值

11

23

81

44

1.1

0

129

2.3

上年同比(%)

-8.3

27.8

37.3

12.8

0

0

-1.5

2.3

第一足球网

累计均值

5

9

50

32

1.0

0

129

2.2

上年同比(%)

-16.7

-25.0

-2.0

-8.6

0

0

7.5

2.2

万载县

累计均值

11

25

72

43

1.2

0

129

2.2

上年同比(%)

-21.4

-3.8

16.1

0

-14.3

0

22.9

2.2

铜鼓县

累计均值

6

6

40

29

0.9

0

124

0

上年同比(%)

-14.3

-40.0

21.2

31.8

0

0

12.7

0

平均

累计均值

8

19

59

36

1.0

0

127

1.4

上年同比(%)

-20.0

0

11.3

2.9

-9.1

0

12.4

1.4

注:以上六项污染物浓度单位除CO为mg/m3外,其余五项均为μg/m3

3、降水

20253月江西省宜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宜春市中心城区2个降水监测点(其中:宜春西村镇张坊村为对照点、宜春市环境监测站为监测点)进行了监测,2个降水监测点进行了9次降水监测。根据降水监测结果可知:pH值监测结果范围为5.786.1(pH<5.6为酸雨),均值为5.953份降水酸雨频率为0。

4、功能区噪声

2025年3月,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为86.8%,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为82.9%,环比上升1.8百分点。10个站点昼间达标率范围为22.696.8%,其中明月社区达标率22.6%;夜间达标率范围为25.8100%,其中明月社区、文体路达标率分别为25.8%、41.9%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见表9

9 20253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

站点

站点类型

昼间达标率(%)

环比变化

(百分点)

夜间达标率(%)

环比变化

(百分点)

明月社区

1类功能区

22.6

22.6

25.8

25.8

林桥社区

1类功能区

93.5

11.4

93.5

-2.9

金园社区

2类功能区

93.5

-6.5

100

0

新建社区

2类功能区

96.8

-3.2

93.5

-6.5

张家山社区

2类功能区

93.5

-6.5

93.5

-2.9

文笔峰社区

2类功能区

90.3

-9.7

90.3

-6.1

袁州医药工业园

3类功能区

93.5

-6.5

100

0

汽车电器工业园

3类功能区

90.3

-9.7

100

0

袁河西路

4a类功能区

96.8

-3.2

90.3

-9.7

文体路

4a类功能区

96.8

-3.2

41.9

20.5

合计

86.8

-1.4

82.9

1.8

注:按照“江西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未经国家审核确认,仅供参考

附件  宜春市环境质量月报有关评价方法及说明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1.1 断面水质评价

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0

10 断面水质评价

水质类别

水质状况

Ⅰ~Ⅱ类水质

Ⅲ类水质

良好

Ⅳ类水质

轻度污染

Ⅴ类水质

中度污染

劣Ⅴ类水质

重度污染

1.2 河流水质评价

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断面数占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以表11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

11 河流水质评价

水质类别

水质状况

Ⅰ~Ⅲ类水质比例≥90%

75%≤Ⅰ~Ⅲ类水质比例<90%

良好

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

轻度污染

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20%≤劣Ⅴ类比例<40%

中度污染

Ⅰ~Ⅲ类水质比例<60%,且劣Ⅴ类比例≥40%

重度污染

2、城市饮用水评价标准与方法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44号文规定:饮用水源地为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监测项目中有一项超过标准限值,则该点位的水质为不达标;劣于Ⅲ类的水源水,其水质达标率按下式计算:

总达标水量=各饮用水源地达标量之和

取水总量=各饮用水源取水量之和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总达标水量÷取水总量)×100%

3、城市空气质量评价

3.1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index(AQI):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以表12所示的方法对其评价。

12 空气质量指数及相关信息

空气质量

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空气质量

状况

对健康影响情况

建议采取的措施

0~50

一级

空气质量令人满意,

基本无空气污染

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51~100

二级

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

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101~150

三级

轻度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151~200

四级

中度污染

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201~300

五级

重度污染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300

六级

严重污染

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儿童、老年人及病人者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4、降水

酸雨的定义

酸雨是指pH值小于等于5.6的降水(雨或雪等)。

5、环境噪声标准

5.1 城市功能区噪声

5.1.1 城市功能区标准值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表13

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等效声级LAeq: 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a

70

55

5.1.2 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

(1)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

(2)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3)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5)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该类标准。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5.2区域环境噪声

5.2.1 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

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标准为《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具体标准值见表14

表1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限值(HJ640-2012)等效声级LAeq: dB(A)

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50.0

50.155.0

55.160.0

60.165.0

65.0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

≤40.0

40.145.0

45.150.0

50.155.0

55.0

评价结果

较好

一般

较差

5.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5.3.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标准值

道路交通声环境评价标准为《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具体标准值见表15

表15  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限值(HJ640-2012)等效声级LAeq: dB(A)

质量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68.0

68.170.0

70.172.0

72.174.0

74.0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

58.0

58.160.0

60.162.0

62.164.0

64.0

评价结果

较好

一般

较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